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
首頁
關於我們
最新消息
共融劇場計畫
藝術共創平台
歷年作品
莫砌好好
聯絡我們
2025 Co-create 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《語言邊界》現正熱售中!
聾、聽創作者,聯合展現語言邊界的無限可能!
莫比斯自 2021 年開啟聽障劇場共融計畫《大象飛過我的耳朵》,透過視形傳譯的方式,不僅讓聽障表演者有機會接觸劇場,也讓青年創作者開啟新的視角,一起跨過同溫層,思考劇場的意義,合作探索不同族群共創共融的各種可能。
2023 年,莫比斯啟動「Co-create 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」,聚焦共融劇場美學,邀請青年創作者與聾人朋友共同創作。2025年的策展主題為《語言邊界》,從各自熟悉的語言出發,在創作過程中讓語言交會、碰撞、拆解,跨越邊界思索文化與身份的形構。創作者們透過各自擅長的方式,打開對語言的感知與想像,重新思考「語言」可以是什麼樣子。
「Co-create 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」透過徵件、媒合工作坊與創作陪伴,催生三組聾聽共創團隊,分別運用影像多媒體、戲曲與手語、聲響裝置等創作形式,解構「語言」,呈現出全新的詮釋與觀看方式。
共創實驗創作者
聲感共振|李勻 x 尹宗皇《意向錯位》
語言,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;
當傳遞語言的媒介改變,理解是否仍能完整?
創作者李勻和聾人尹宗皇共同探索語言的邊界與感知的錯置。讓聲音、身體與文字交錯編織,生成一種可以「看見」彼此理解方式的共感狀態。在語言的斷裂處,開啟詩意的空間——當語言無法被發聲、聲音無法被言說,身體與視覺是否能成為我們唯一的語言?劇場不只是溝通的場域,更是轉譯與誤讀、缺席與想像交織的共感現場。使「無聲」被得以感知,邀請觀眾在看與聽、理解與誤讀之間,重新思考語言與身體的關係。
戲曲與手語|黃祺芳 x 洪紫鳳《岸____岸》
如果此岸沒有橋,該如何到達彼岸?
「詞不達意」或許不是語言的缺失,而是溝通落差常見的情形。
手語以手形、方向、表情等構成;戲曲則將身體語彙、符號,推向某種極致的表現形式。兩者皆承載著記憶與情感的流動,跨越聲音限制的一種表達。戲曲演員黃祺芳與Coda洪紫鳳將以手語與戲曲的文化與意像構成的表達形式為基礎,運用身體、節奏、情緒與空間,傳達情境與內在思緒。
我們正在蓋一座橋,一起嗎?
聲響裝置|黃雅農 x 楊晶婷《飛地》Clave 我們既在此地,又在彼處
當聲音無法抵達,意義如何生成?
當語言產生分裂,理解如何重建?
《飛地》是一場關於「變動」的演出—聲音、手勢、文字、光影,在這個沒有固定邊界的場域中交錯、碰撞、消散又重生。當語言不再是語言,當聲音與沈默的界線模糊,我們是否能找到新的理解方式?重塑自己與他者的身份?
手勢成為旋律,聲音成為形體,時間在裂縫中留下紋路。不同時區的時間錯置、樂音與噪音交疊、手語與聲音彼此影響,構成一場無法被定義的聲景。溝通的缺口在此被放大,而在這些裂縫之間,或許潛藏著另一種語言的可能性。
計畫演職人員
計畫主持人暨共融陪伴|黃子翎
創作陪伴|李銘宸
共創實驗創作者|李勻、尹宗皇、黃祺芳、洪紫鳳、黃雅農、楊晶婷
製作人|董岳鑨
技術統籌暨執行團隊|黑米創意工作室
主辦單位|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
指導單位|文化部
購票請洽OPENTIX >>
https://www.opentix.life/event/1927576398295576577
首頁
關於我們
最新消息
共融劇場計畫
藝術共創平台
歷年作品
莫砌好好
聯絡我們